缅甸地震发生之后,3月31日下午,19名来自河北各地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紧急出发,于当晚抵达缅甸仰光机场,随后奔赴灾情严重的曼德勒展开救援。
河北救援力量在震后现场
石家庄蓝天救援队薛令涛是此次河北救援力量成员之一。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是31号早晨出发去的缅甸,当天乘飞机到达仰光后,改乘大巴赴灾情严重的曼德勒展开救援。救援队携带了两台蛇眼探测仪、一台声波探测仪、还有一台雷达生命探测仪,还携带了一些破拆工具。考虑到震区的情况,救援队还随身携带了一些药品。
从仰光坐车快到曼德勒的时候,他们从车里看到外面有一些房屋倒塌,路面也发生了断裂。“曼德勒外围的一些围墙塌了,楼基本没事,再往里走就发现一些建筑物倒塌了,包括一些楼房、宾馆等。”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住在户外。当地一个公司有个大院,院子里有钢结构的铁棚,他们就在铁棚下面搭起了帐篷。在基本的救援物资方面,薛令涛说,他们到当地的时候,水和电都是中断的,但好在救援队有矿泉水。在吃饭的问题上,救援队随身携带了几天的补给,当地的商会也送了一些物资给救援队。“在曼德勒,当地商会给救援队配备了翻译志愿者,安排了向导,还有一些华侨组织经常给救援队送水、送吃的。”
由于地震对当地通讯造成了严重破坏,曼德勒部分地区通信中断,有的地方一点信号也没有,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救援队提前携带了卫星通讯设备。因为他们要在作业区救援,但有些地方距离营地太远了,还是无法通讯,“虽然跟后方沟通有时候信号不好,但我们也不能为了发个信息就去别的地方。”
薛令涛说,这是他第一次来缅甸,到了之后,他发现这边温度非常高,穿着救援的服装感觉到非常热。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中暑,救援队采取轮换制,“在一个救援点上不可能所有人同时上,气温又达到了40 度左右,大家就轮流干。”大约 40 分钟,救援队员就赶紧换轮换,给队员们留时间缓一下。在救援的时候,队员们还要做好防护,“我们不可能穿短袖干活,所以高温之下还是挺难受的。”
薛令涛介绍,他们到达之后就投入到救援之中,“大概干到夜里1点左右,然后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又起来继续搜寻。第二天我们没有进行夜巡,干了一整个白天。我记得那天温度特别高。因为持续救援,有队员轻微中暑,还有一些身体不舒服,大家就安排这些人赶紧补水休息,喝一些藿香正气水,“面对这种恶劣的情况,我们肯定也要做一些准备。”
薛令涛回忆,救援工作除了搜寻,还有一些破拆工作,“发现疑似生命信号后,就马上破拆,我感觉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破拆,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破拆之后发现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薛令涛告诉北青报记者,救援期间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深刻,当时他们在救援,有个当地男性失去了妻子和孩子,救援队在搜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遗物,当把这些遗物交给这名男性的时候,对方非常地激动,不停地对他们表示感谢。通过翻译的介绍,他们才知道对方说以后生活还要继续,这些遗物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念想,算是最大的安慰。
对于此次赴缅甸救援,薛令涛说,近几年中国社会救援、社会应急力量发展迅速,大家的救援技术、救援能力、装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长足提升。跟以往的跨国救援相比,他觉得这次缅甸救援大家的积极性更高,因为缅甸有很多的华人、华侨,“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一个简报,一个被困住的女生在纸上写了字,‘亨猪好好活下去,艳爱你’,全部是汉字。”薛令涛说,他把这件事发了一个朋友圈,好多人问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开展国际救援,“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受灾的人里面有好多华人、华侨。”
救援时遭遇余震当时真是吓坏了
缅甸地震发生之后,根据应急管理部、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调度指令,3月29日,岳麓蓝天救援队第一批次救援队员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出发赶赴缅甸地震灾区,协助抗震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当地时间3月30日9时30分,岳麓蓝天救援队在曼德勒佛学礼堂,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1名仍有生命体征的幸存者,队长谭章对现场不稳定因素进行评估后,当地消防队开展破拆营救,成功将幸存者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