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药物集采事件”政府必须给个说法!
本帖最后由 baohe 于 2025-1-24 15:36 编辑降压药不降压,到底咋回事?集采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的责任?怎么处罚?
2021年确诊高血压后,我曾服用过络活喜,辉瑞的,遵医嘱服用,有效!
后来,因为心率快,医生给我换成了倍他乐克,降压,也降心率。一直服用至今。但此药有个副作用(睡眠障碍),让我摊上了。那就吃安眠药呗。也能凑合解决“碎片化睡眠”的毛病(虽然不彻底)。
但最近又出问题了:神经性皮炎!奇痒!要时常涂抹派瑞松。
问医生咋办。医生建议我把降压药换回络活喜。
好巧不巧,这次“药物集采事件”中,络活喜不降压的新闻爆出来了!我不敢换用络活喜降压了。
娘球!
进医保的药:便宜,无效,量大,管饱,安全
不进医保的药:有效,价高 筱碗 发表于 2025-1-24 17:57
进医保的药:便宜,无效,量大,管饱,安全
不进医保的药:有效,价高
进医保的药无效?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吃的贝塔勒克就是南通联亚的。属于医保药。每天早上吃一次,一次吃两片,连续吃了三年了,血压及心率都控制的很好。 关注 唉,天下事,怎么说呢,就像都说高血压药不能停,我从住院至今已经半个月没吃降压药了。因为血压低。 筱碗 发表于 2025-1-24 17:57
进医保的药:便宜,无效,量大,管饱,安全
不进医保的药:有效,价高
实则上事情是这样滴,就我接触这么长时间来看,起码40%以上的药是这样集采的。一线药厂和二线药厂的药这样捣鼓,集采工作人员,权力者,集采中就看你报价是否愿意接受集采方提出的降价,你同意就进来。不同意就离开。那么问题就来了,一线药厂某个药研发和生产都很认真,品质有保证,自然降价幅度只能承受很小的幅度。而二线药厂普遍开始将价格稍微虚高起来报预先价,然后等集采现场的时候,麻利的爽快的答应集采方的大幅度降价要求。于是就进来了。
期间的猫腻你们应该懂。这跟很多招投标的猫腻一个样。
集采最奇葩的就是看降价幅度,不是看降价到某个价格。
我猜测即便改为不看降价幅度,看降价到某个价格,那集采方和二线药厂也能联合想出绝妙的办法进入。也能想出妙法将一线药厂挤出去。
这跟某些存在猫腻的招投标一样的逻辑。
你那个倍他乐克主要成份为酒石酸美托洛尔,而络活喜主要成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
你不敢络活喜降压
那就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
很多厂家的。 集采一个劲的降低药价,药厂的对策就是一个劲的降低成本,最终的结果就是原先一粒能解决问题的,现在十几粒药下肚,啥效果没。患者钱花了,医保也报了,可病没看好。恶性循环。 微信朋友圈能让发出来,说明上面已经高度重视了
页:
[1]
2